李安俞、鄭羽妘、陳怡萱、高羽觀、許詠晴
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臺北市第一座天主教堂,開教迄今122年。1911年於現址興建蓬萊町大聖堂,並於1914年竣工落成,成為日據時代臺北地區教會指揮中心。1945年5月3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因不幸被盟軍轟炸,成為瓦礫。光復後,教友在戰後的貧困生活中,倍加熱心敬主,紛為重建大堂向天主許下宏願。經多位神父的奔波推動,於1959年舉行動土,1961年工程完竣。後經田耕莘樞機主教指定為主教座堂,奉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為主保。
主曆1953年張希伯、李秀岩二位神父購日式房屋一棟,展開傳道工作,不多數年,信教者三百餘人,1960年改由魏欽一神父主持,籌建教堂。1961年6月4日由田耕莘樞機主教舉行祝福禮。1965年王秀谷神父繼任主任,翌年改由馬文才神父主持,當時教友約千餘人目前因教友大幅度減少、神父住進養老院,本教堂已不再舉行大型儀式。另外,雖尚未確定確切日期,但本聖堂應會隨著都更而消失。
註:該堂目前因神父年老住進養老院並記憶力衰退,所以無法採訪本人。目前代管人員亦對於教堂歷史所知不多,因此資料只能多數擷取自臺北總教區網站。
本教堂在主曆1957年11月1日於貴陽街落成,由聖母聖心會韓德力神父主祭,本堂司鐸藍寧神父講道(兼用國、台語)。其後,歷任本堂司鐸有:洪定遠神父、葛立模神父。在葛立模神父任本堂時期的1966年,與柳州街地主換地,1967年則興建了現今的柳州街救主天主堂,並於1968年2月落成,由羅光總主教主禮。之後的本堂司鐸有:富希永神父、高尚德神父、藍寧神父、呂柏靜神父、侯發德神父、裴理天神父、馬世光神父及華瑞禮神父。